编织袋制袋工艺是塑编产品的最后一道工序,它包括,印刷,切割,缝合,打包等以下几个主要环节.
1.缝制工艺指标.
a.缝合强度指标.
这项指标是制袋的最重要,最关键指标.在塑料编织袋GB/T8946和复合塑料编织袋国家标准GB/T8947-1998中,明确了缝边向和缝底向,的拉伸负荷.影响缝合强度的主要因素是缝合线的种类和型号,针距大小,线迹,卷边或折边缝合线到袋边的尺寸,热切和冷切方式等.塑编企业应当制定这些影响因素的内控指标.对于集装袋,国家标准中规定,主体连接部的抗拉强度必须达到基本强度的67%以上,底部连接部的抗拉强度必须达到基本强度的42%以上.对于插口水泥袋的上封口,建议视同缝底向强度处理,对于纸袋缝底向的强度,一般是达不到指标的,故建议改为糊底袋.对于复膜冷切割袋,建议采用卷边处理,因为冷切边缘的缝线可能从经丝中连同纬丝撕出.对于无强度要求的编织袋上口锁边一周,针距可密,线可细.
b.尺寸公差.
对于塑料编织袋和复合塑料编织袋的长度和宽度公差同样是+15mm和-10mm.对于不符合宽度公差的筒布,在制袋工序中筛出,等待处理.对于粘中缝袋,长度公差是指缝合后的有效长度,剪切时留做缝.做缝量的大小由卷边,折边,上口内折边的具体情况确定.集装袋的尺寸公差是: 1m以下为20mm,1m以上是30mm.
2.粘合工艺指标.
a .粘合强度指标.
塑编产品的国家标准中没有明确规定粘合强度指标.因而塑编企业可以根据用户要求和相关标准来制定企业标准.我们推荐按国家标准GB/T8947<复合塑料编织袋>中的粘合向拉伸强度来制定企业标准.它不仅适用于各种粘接剂,也适用于各种粘接剂粘接中缝.影响粘接力的主要因素是粘接物的粘接力,搭接宽度,基材对粘接物的亲和力等.
b.搭接宽度.
用熔融树脂粘接,如果原料的温度选择适当,粘接后的强度应达到基材强度的80%左右.
3.热封焊接与方阀底口工艺指标.
目前,世界上的制袋工艺不是缝制,也不是粘合,而是热封焊接.
a.热封焊接工艺方法.
热封焊接的设备类似于纸袋的糊底机,只是把糊底部分改为热封焊接,热封设备首先把涂膜筒布印刷切割,再把它的上下口折叠.用400℃左右的热风焊接阀和加强片.这个技术关键是焊接加强片.
b.影响热封性的因素.
涂膜和基材的充分粘合是前提,如果剥离强度不足,热封焊接后,会产生布膜分离现象.这就要求涂膜表面必须进行适度的氧化,提高剥离强度.过度的氧化也会产生不良后果.加热加压的树脂表面是相互融合性减弱.
4.缝纫线的技术指标.
a.塑编用棉线和涤纶线技术指标.
塑编缝合用的棉缝纫线按国家标准GB/T6835-1997和涤纶缝纫线国家标准GB/T6834-1997.
b.线密度(tex)和英制支数(Ne)的选择.
线密度是衡量细长物单位长度上的质量标准.对于缝纫线可视为线的粗细.对于涤纶线和棉线而言,由于涤纶比棉线质重,故等同线密度时.同等股线和黏度前提下,涤纶线比棉线细些.这样选择涤纶线为29.9tex(20Ne)时,改用棉线时,先用线密度小一点的18tex(32Ne)防止线通过针孔困难.
衡量线密度的方法有:
特克斯(tex):1000米纱在公定回潮率时的质量克重数.
旦尼尔(D):9000米纱在公定回潮率时的质量克重数.
公制支数(Nm):在公定回潮率时一克重的纱所具有的长度米数.
英制支数(Ne):在公定回潮率时一磅重的纱所具有的长度米数.(每绞长等于840码).
回潮率是指纱线:(烘前重量-干燥重量)/干燥重量比值的百分数.烘干温度在105-110℃以内,烘至恒重.
目前,有的缝纫线供应商仍沿用英制指数Ne表示线密度如:20s/2*3,表示英制20支纱共6股.